上一章 下一章

民国往事 · 第一部 📝 初次影响

📖 来源: 登录考古茶社阅读本文,和其它茶友共享阅读心得!

第一章 穆府提亲

第一章 穆府提亲


江西鄱阳湖畔,水波浩渺,岸草如茵,候鸟出没其间,飞时不见云和日,落时不见湖边草。沿湖而行,流水潺潺,芦苇轻摇,静谧悠远,恍若世外桃源。

自古以来,富贵之家,多喜爱在此地置业安宅,或以避暑、或以养老。

民国十年,有一位外来穆姓退休达官,年逾花甲,名叫穆长青。在湖口镇石钟山购得一幢气派非凡的宅邸,命名为“穆府”,欲在此隐退,安享清福。

穆府宅院建在一处青石垒砌的高台上,坐北朝南,背靠石钟山,面朝鄱阳湖口。门前一条青石板路蜿蜒而下,连接着镇上的码头和街市。站在穆府的主楼上望去,九江城廓浮在江雾里——锁江楼塔像根斜插的簪子,洋行码头的起重机骨架隐约可辨。更能清楚的俯瞰整个湖口镇和茫茫的鄱阳湖水。

宅子本身是座三进的院落,白墙黛瓦,飞檐翘角。由于时局不太平,穆府院墙很高,既挡了湖口镇的闲人眼目,又留足了枪械的射击角度。而这都是穆老爷穆长青的亲自设计。

穆长青相貌清瘦,唇须灰白,眉宇间自有一股威严,气度不凡。平日戴一副金边眼镜,目光沉稳,不怒自威。虽仕途退下,却风骨犹存,说话行事间带着士绅的分寸与章法。素有名声,常有旧交或当地达贵相邀,或登山赏景,或登门拜访,或夜谈时局,皆敬他为座上宾。

穆氏家境殷实,祖上基业丰厚,加之穆长青自身勤勉,虽未达及高位,但也算仕途顺利。唯独几代单传,人丁不旺,让穆家上下一直遗憾。穆长青到四十岁才得一子,因生于秋天,故取名“知秋”。

知秋自幼聪慧,容貌俊美,皮肤白皙。十八岁时,已长得高大挺拔,英俊非凡,加之是穆老爷老年得子,自然是宝贝的不得了,把这个独子看做宝贝和命根,全府上下十分珍爱。

知秋的母亲早逝,穆老爷自此未再续弦,将全部心思倾注在儿子身上。知秋自幼知书达理,性情温和,让穆老爷十分宽慰;而穆老爷一生走南闯北,虽面相威严,但也非迂腐固执之辈。父子之间关系一直亲密融洽。

家有这般宝贝疙瘩,登门提亲的人自然踏破了门槛。然而每当穆老爷言及婚事,知秋总以“男儿志在四方”搪塞回避。穆老爷虽感叹儿子志向远大,但穆家世代单传,婚事岂能儿戏?因此他始终谨慎挑选合适人家,希望知秋能点头应下。无奈这位少爷每次都躲躲闪闪,推三阻四。穆老爷心中发愁,却也舍不得强逼。

而知秋更是愁苦难言。

他说不清自己到底哪儿不对劲,只是本能地排斥“成亲”这件事。面对提亲之事,不仅提不起兴趣,甚至隐隐心慌。他怕让父亲失望,可他就是做不到去设想与一个女子共度一生的画面。

说到底,父亲愁儿子总也不开窍,儿子愁违拗不了父亲的期望;一个舍不得责骂,一个不敢明说。

父子二人,各有各的为难。

偌大的穆府,倒是井然有序,这其中少不了兰管家的功劳。他是穆家世代家臣,据说当年穆长青之父穆尘尚为官时,于蒙古王府与兰斯结识,随后带他回了中原。兰斯进穆府时年纪虽轻,却聪明忠厚,长年陪在穆长青左右,随其四方游历。穆长青执掌家业后,兰斯便顺理成章成了府中管家。

兰管家保留着典型的蒙古汉子气质,自幼练摔跤,即使到了花甲之年仍膀大腰圆、膘肥体壮。知秋自小就爱跟兰管家玩闹聊天,最喜欢摸他那胖脸短须和圆圆的肚皮。而老管家一生未娶,看着知秋长大,也将他视如己出,时时呵护宠爱。即便如今这孩子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在老管家眼里,还是那个抱着他手臂,摸着他肚子撒娇的小少爷。

从小生活在父亲和老管家的庇护下,男人堆里长大的知秋反而更习惯与年长的男子相处。年幼时,他依恋着老太爷穆尘,但随着年岁渐长,老太爷已远在南昌,知秋的心事更愿与兰管家诉说。他总觉得,与老管家在一起,总能感到一种安慰和自在。相比之下,父亲虽也宠溺自己,但那毕竟是父亲,有时显得不苟言笑。

这一日,穆府迎来了一位重要的客人——湖口镇当地有名的李老爷,带着媒人登门提亲。李老爷名唤李敬斋,年近古稀。随行的媒人姓王,是九江城中出了名的巧舌如簧,专司撮合姻缘。

对于这样的提亲,知秋向来不愿露面,奈何父亲今日暗遣管家过来再三叮嘱,无论如何也要见一见这李家的老太爷,因为李家在当地势力庞大,李老太爷的两个儿子也在九江城内担任要职,穆家好歹要给足对方面子。他只得换上一身月白色长衫,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端端正正去了正厅。

厅内,穆长青与李敬斋已寒暄半晌,言谈间尽是些生意场上的往来与地方风闻。知秋进门时,李老爷正端着茶盏,微微侧首,目光不经意地扫过来。

那一瞬,知秋只觉心头微动——那老者身着亚灰色长袍,白发白须,腰背挺拔宽厚,体态透着一股圆润。抬头看来的目光带着一种久经世故的沉稳,很是养眼。

穆长青见知秋站在门口,赶紧唤了一声:“秋儿,快快过来拜见李老爷。”

知秋连忙低头入内,规规矩矩地行礼,口中道:“见过李老爷。”

李敬斋放下茶盏,眼神一亮,然后声音洪亮的笑道:“好,好!不愧是穆兄的公子,果然名不虚传,一表人才,气度不凡!”

穆长青捋须微笑,摆手道:“老太爷过奖了。知秋这孩子,哪里当得起如此盛赞。”

知秋站在一旁,面上带着得体的笑。

李老爷突然起身,笑意盈盈地走上前来,伸手轻轻将知秋拉近,带到自己座位旁坐下。

他握着知秋的手,轻轻地在手背上拍着,动作不急不缓,神色笃定而欣然。他上下打量着知秋,眼神里尽是赞赏与满意,不住地点头道:“我家那丫头,若能得此佳婿,真是几世修来的福气。”

知秋也不动声色地近距离打量着李老爷。只见他鬓角微霜,硬朗的白发整齐地向后梳着,额下的白须垂至胸前。额头饱满,面色白净而温润。虽年事已高,却丝毫不显老态,反而透出几分养尊处优的从容气度。体态丰盈得恰到好处,衣袍下隐隐勾勒出敦实的线条,雍容却不臃肿,反而添了几分沉稳的丰泽。一双眼睛常含笑意,眼角的细纹仿佛也带着亲和。他望向知秋的目光里,满是慈爱与满意——令知秋甚至……想更靠近些。

他对李家小姐并无兴趣,但对这位李老爷,却生出几分说不清的好感。于是,便也没有急着把手从对方掌中抽回。身子不由自主的有些前倾。

知秋自幼便对年长者的气度颇有几分偏爱,那种自带分寸的从容沉静,总让他感到一种难以抗拒的吸引。

“咳.... 老太爷,请喝茶。”穆长青轻咳了一声,端起茶盏。

王媒人见时机差不多了,笑眯眯地开口:“穆老爷,李老爷,今日这门亲事,可真是天作之合。李家小姐,名唤婉仪,年方十七,生得端庄秀丽,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最是贤良淑德。穆公子呢,年轻俊朗,家世又好,这般郎才女貌,若是能相配,简直是湖口镇与九江城的一段佳话!”

知秋听了这番话,只觉一阵烦闷。他对“端庄秀丽”毫无兴致,反而觉得这些词刺耳。他垂下眼帘,手指轻轻摩挲着茶盏的边缘,试图掩饰内心的不耐。

可他的目光却又不自觉地飘向身边的李老太爷,见他正与父亲低声交谈,侧脸在光线中显得柔和,眉宇间带着商人的精明与长者的从容,随着说话,额下的白须微微抖动。

知秋又觅了一眼父亲,心中暗自责怪自己——他并非对李老太爷有何特别念头,只是那份年长者的气质,让他不由得想要多看几眼。

李敬斋似察觉到知秋的沉默,笑着转向他:“穆公子,听说你平日爱读书,学问不俗。我家婉仪也颇爱诗词,改日若有机会,不妨让她向你讨教一二。”

他说话时,语气温和,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个带着鼓励的笑。

知秋一愣,抬头正对上李敬斋的眼睛。那眼神中似有探究,却又带着几分亲切,让他一时不知如何应对。他硬着头皮应道:

“老太爷谬赞了,知秋不过略读几本书,哪里当得起‘学问’二字。”

李敬斋摆摆手,笑道:“年轻人谦虚是好事,但也不必过于自谦。你这年纪,正是意气风发之时,若能与我家婉仪结为连理,定能相得益彰。”

他顿了顿,目光直视知秋,语气诚恳又道:“我这做爷爷的,只盼那丫头能嫁个好人家,穆公子这样的青年才俊,正是我心目中的佳婿啊。”

坐在一旁的媒人也连连点头附和,脸上笑意更浓。

知秋面上维持着礼貌的笑,内心却有些不耐。他看着不停说着的李老太爷,可他无法回应这份期待。那些关于李家小姐的描述,在他心中毫无波澜。他心里很清楚,这门亲事自己肯定不会要。

谈话间,兰管家带着一个下人端着一盘新制的桂花糕走了进来。他笑呵呵地将点心摆上桌,说道:

“老爷,少爷,李老爷,这桂花糕是厨房刚做的,甜而不腻,尝尝看!”

糕点端到知秋面前的时候,兰管家冲知秋挤了挤眼。

知秋拿起一块糕点,心头稍稍一暖。小时候,他每次害怕都躲到兰管家怀里。

但今天这令人窒息的场面。怎么逃?他知道,这不过是痴心妄想。

接下来的时间,穆长青与李敬斋聊些家长里短,话题转向生意与时局。知秋坐在一旁,偶尔应和一两句,更多时候却是沉默。

他努力让自己显得自然,可目光总不自觉地飘向李老爷。并非他有意如此,只是李老爷那微胖的身形、沉稳的举止,带着一种年长者的气度,吸引着他多看几眼。

终于,宾主尽欢,李敬斋起身告辞。穆长青亲自送客,知秋也只得跟着送到门口。

临别前,李敬斋拍了拍知秋的肩膀,语重心长道:“穆公子,婚姻大事,非同儿戏。你考虑考虑,若是觉得我家婉仪合适,随时让穆兄捎个信。不过,老头子我倒是满意的很那!”

知秋连忙点头,口中应道:“多谢李老爷抬爱,知秋……会好好考虑的。”

送走客人,穆长青拍了拍知秋的肩,道:“知秋,这李家小姐,爹瞧着不错。你若有意,爹给你安排安排。”

装模作样正经了老半天的知秋忽然一脸苦相,搂着父亲的肩膀,凑上去半撒娇半求饶地说:

“爹,您别这么急着给我找媳妇儿成不?您要是真想抱孙子,我去给您买一个回来!”

站在一旁的兰管家,脚下一个踉跄,差点撞在门框上,笑出了声。

穆长青瞪了知秋一眼,抬手在他脑门上轻轻敲了一下,脚下一跺:“嘿,你上哪儿给我买个去?”

说完再看知秋一脸苦瓜样,自己也没绷住,眼中满是宠溺和无奈。

他摇摇头,叹了口气,伸手揉了揉知秋的头:“爹不逼你,但这事爹也不能不管。再不听话,等老太爷回来,看不收拾你。”

知秋低头嘟囔着应了一声,不知该如何继续开口,只得匆匆告退,逃也似的离开了。

章节评论 (0)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第一条评论吧!

阅读设置

《民国往事》目录

第一章 穆府提亲 第二章 拜访林自清 第三章 搬入西厢房的兰管家 第四章 练功房的难堪意外 第五章 兰管家的旧伤疤 第六章 初访程允白的书肆 第七章 砸开了原本懵懂的世界 第八章 穆长青的心思 第九章 穆府浴房父子情 第十章 老太爷的来信 第十一章 知秋初识莫山云 第十二章 马程密会 第十三章 双钟镇的莫爷 第十四章 莫爷和齐云飞 第十五章 齐云飞的遗憾 第十六章 知秋的初体验 第十七章 知秋遇险 第十八章 迷乱的知秋 第十九章 暗流涌动 第二十章 知秋释怀 第二十一章 深夜访客 第二十二章 沈观海的诊断 第二十三章 隐秘的触碰 第二十四章 暗夜激情 第二十五章 真相初露 第二十六章 三爷的宠溺 第二十七章 三爷的名分 第二十八章 知秋的坦诚 第二十九章 未谋面的父亲 第三十章 促成二老 第三十一章 穆长青的心思 第三十二章 内院新管家 第三十三章 准备洞房 第三十四章 穆府新郎官 第三十五章 伺候新郎官 第三十六章 被拿捏的家长 第三十七章 洞房花烛夜 第三十八章 知秋的请安 第三十九章 新一家之主 第四十章 知秋的宠溺 第四十一章 温情四溢的厢房 第四十二章 张之云和李修远 第四十三章 春意盎然 第四十四章 账房亲近 第四十五章 骑马 第四十六章 赛马 第四十七章 澡房里的争执 第四十八章 救命恩人 第四十九章 认亲 第五十章 退亲 第五十一章 岗楼亲昵 第五十二章 寻找林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