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 - 第七章 作业
试读章节
社会学课的教室里,阳光从窗帘缝隙挤进来,落在讲台上李老师严肃的脸上,泛起细碎的光斑。学生们低头翻书的簌簌声此起彼伏,像一群即将上战场的小兵在做最后的准备。李老师站在讲台前,手里拿着一叠任务单,目光扫过台下那些或茫然或苦恼的表情。“同学们,”李老师顿了顿, “这学期的期中作业是——人物专访特辑。每个人都要选一位有故事的人物,进行一次深度采访,最后写成一篇一万字的特稿。记住,选题要新颖,人物要有深度,内容要引人入胜。别给我随便找个亲戚糊弄过去,我一眼就能看出来。”
话音刚落,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
“我爸妈都是普通上班族,哪有什么故事啊?”另一个女生皱着眉头,已经开始翻手机通讯录,试图找出一个“有故事”的亲戚。
“要不我去采访楼下卖煎饼的大叔?他每天凌晨三点起床,应该很多故事。”有人提议,立刻引来一片哄笑。
李老师敲敲桌子:“安静!采访对象随便你们挑,写一万字访谈稿,再附张照片。听懂没?”
话音刚落,苏舒的心猛然一动,像被什么轻轻触碰了一下。她下意识地偏头看向旁边的林然,眼底闪过一丝跃跃欲试的光芒。林然正低头翻着手机,察觉到她的目光,立刻抬起头,眼神里带着几分戏谑。她压低声音,凑近苏舒耳边道:“你不会是想采访张教授吧?”
苏舒没吭声,只是抿了抿唇,脸上不自觉泛起一抹红晕。林然一眼看穿她的心思,轻轻撞了撞她的肩膀,笑得更欢了:“哟,这可是个好机会。你要真能把张教授约出来,这篇作业就赢了一半,不对,赢全场!”
苏舒抬起头,瞪了她一眼,低声道:“我也不知道能不能约到。” 她翻开笔记本,在空白页的正中央写下“张教授”三个字,笔迹工整却微微颤抖。她咬了咬唇,脑海里不自觉浮现张教授在课堂上侃侃而谈,在图书馆里的温和亲切,还有和许明的拉家常。也许,这是一个机会让她更靠近他。
林然还在一旁嘀咕:“你真要去啊?我看你刚才写‘张教授’的时候,手都在抖。真要访问起来,我怕你晕倒。” 苏舒没理她,只是低头翻了翻书,假装没听见。
下课铃响,学生们三三两两收拾东西离开教室,抱怨声和笑声混在一起,像一场小型骚乱。苏舒收拾好书包,和林然并肩走出教室。阳光洒在走廊上,映得地面泛着微微的光泽。林然一路上还在打趣她:“说真的,你要采访张教授,我可得全程围观。”
苏舒加快脚步,低声道:“你再胡说,我不理你了。”林然笑得更大声,跟在她身后:“行行行,我闭嘴。不过你得快点定下来,不然好人物都被抢走了。”苏舒没接话,只是低头攥紧了背包带,脑海里反复演练着如何向教授开口。
文学院的走廊静悄悄的,只有偶尔传来的脚步声和远处教室的低语。苏舒站在张教授工作室门前,深吸了一口气,手指在门框上轻轻敲了两下。门是半掩着的,透过门缝,她看到张教授正坐在书桌前,低头在嗑瓜子,圆润的身形在光晕中显得格外温暖。
“进来。”他的声音低沉,有点不怒自威的感觉。
苏舒推开门,走进去,脚步不自觉地放轻了些。她站在门口,带着几分小心翼翼:“教授。”
张教授抬起头,目光在她脸上停了一瞬,才浮现出惯有的温和笑意,放下手里的瓜子:“苏舒啊,有什么事?”
苏舒咽了咽口水,整理了一下措辞,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是这样的……社会学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要我们采访一位专业人士。我想……能不能采访您?”
张教授微微一顿,似乎有些意外,反问道:“哎哟喂,采访我?”
“嗯。”苏舒点点头,鼓起勇气继续道,“主要是关于您的学术经历、研究方向,还有对文学和社会的看法。我觉得您的经历特别有价值,很适合这次作业。”
张教授低下头想再考虑着: “只是我恐怕不会有太多值得写的东西。你确定要采访我?”他靠在椅背上,皱皱眉头,想拒绝,又想答应。
“怎么会?”苏舒脱口而出,语气里带着几分急切,“您的课那么生动,一定有很多可以分享的!我每次听您的课,都觉得特别有收获。”她说完,才意识到自己说得太快,脸颊微微发烫,低头不敢看他。
张教授轻笑了一声,似乎被她的热情打动,靠在椅背上摇了摇,点了点头:“好吧,那你安排时间吧。什么时候方便,你提前告诉我。”他的语气轻松,像在答应一件小事。
苏舒连忙点头,嘴角不自觉上扬:“谢谢教授!”她顿了顿,鼓起勇气多问了一句,“那……您平时都什么时候有空呀?” 张教授被她逗笑了,推了推眼镜,低声道:“你这丫头,怎么这么急。”他想了想,“周三傍晚吧,我那会儿没课。”他看着她灵动的双眼,眼神微微一动。
苏舒脸上绽开一个大大的笑容:“好!就周三。谢谢教授!那我回头联系您!”她转身离开时,脚步轻快得像踩在云端,背包在肩上微微晃动。她走出工作室,关上门的那一刻,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张教授又低头啃着瓜子。她心里乐了起来,自言自语:“他真可爱!”
工作室里,张教授喝了口水,嘴角却不自觉扬起一抹笑。他暗自嘀咕:“这丫头,怎么这么多花活?采访我?她倒是会挑人。”他摇了摇头,眼底闪过一丝温柔,又带点好奇:“也不知道她能问出什么名堂。”他拿起瓜子继续啃着,目光落在桌角的那叠资料上,脑海里浮现出苏舒刚才紧张又认真的模样。他低笑了一声,可心里却多了一丝期待。
*****
接下来的三天,苏舒把自己关在宿舍的小角落里,桌子上堆满了笔记本、打印纸和几本从图书馆借来的学术期刊。她翻开电脑,打开浏览器,输入“张逸文教授”。
起初,她找到的都是熟悉的内容:张教授的学术简历、发表的论文列表、几次学术会议的发言记录。他的研究方向集中在文学与社会互动,擅长用幽默的语言剖析复杂的理论,这与她在课堂上的印象一致,她甚至找到了一篇他十年前的访谈。她读着这些文字,嘴角不自觉扬起,心想:这果然是他,温和又深刻。
就在这时,宿舍门被推开,林然端着一杯奶茶走进来,嘴里哼着歌。她瞥见苏舒桌上的资料,挑眉道:“哟,这么认真?你采访谁定了吗?”她一屁股坐到床边,手肘撑着下巴,好奇地盯着苏舒。
苏舒抬头,低声道:“张教授。” 林然吹了声口哨,凑过来:“我就知道!你还真敢啊?我还在苦恼呢,采访谁好啊?我爸妈没啥故事,楼下卖煎饼的大叔我又懒得去问。”她叹了口气,语气里满是无奈,“你说李老师怎么想的,一万字,我写日记都写不出这么多。”
苏舒笑了笑,低声道:“你可以找个有意思的人啊,比如……系里的老教授?”她试着转移话题,可林然不吃这套,直接反问:“那你呢?张教授有意思吗?”
“当然有。”苏舒脱口而出,随即意识到自己语气太快,忙补充道,“他的研究很特别,课堂也很有趣。”她低头翻开笔记本,指着上面的关键词:“你看,这些都是他的方向,我想问问他对文学和社会的看法。”
林然贼嘻嘻地笑道,斜眼看她:“我看你这劲头,不像是写作业,倒像是追星。”
苏舒瞪她一眼,低声道:“别胡说,我就是想把作业做好。”
林然没再追问,只是靠在床头,盯着天花板发呆:“我得赶紧想想,不然下周交不上选题,李老师得把我批死。”她顿了顿,转头看苏舒:“你还查到啥了?张教授有啥特别的故事?”
苏舒正要回答,手指却滑到搜索结果的第三页。一个不起眼的链接映入眼帘,那是一篇旧论坛帖子,像是某个校友会闲聊。她点进去,页面加载缓慢,字体有些杂乱。她快速浏览,发现是一群老校友在回忆大学时光,其中一句提到:“张教授那时候刚离婚,一个人带着一堆书搬进宿舍,大家都觉得他挺不容易。”
苏舒的手指停在鼠标上,心跳猛地漏了一拍。她皱眉,盯着屏幕上的几个字,低声道:“离婚?”声音轻得像自语。
林然察觉到她的异样,凑过来一看,也愣住了。她瞪大眼睛,低声道:“啥?张教授离过婚?”她的声音拔高了几分,随即压低,像是怕被谁听见,“你没看错吧?”
苏舒摇头,指着屏幕上的那行字:“是真的。”她的心跳乱了节拍,像被什么堵住。
林然盯着屏幕,语气里满是震惊:“我的天,这也太意外了。他看着那么温和,看着连架都不会吵,谁会跟他离婚啊?”她顿了顿,转头看苏舒:“你说,他是不是有什么隐情?比如……性格不好?”
苏舒皱眉,低声道:“不会吧?他那么好。”她的声音里带着点辩解,像在维护心里的那个形象。林然手里捧着奶茶杯:“好不好我不知道,但他离过婚是真的震撼。我还以为他这种人,会一直幸福美满呢。”她顿了顿,语气复杂起来,“不过想想也正常,学者嘛,可能忙起来顾不上家。”
苏舒没接话,只是低头看着窗外的梧桐树。她想象张教授独自搬进宿舍,抱着书箱,低头整理桌面的模样。这种想象让她心头一紧。她不明白,怎么会有人忍心离开这个在她心目中几乎满分的男人。
林然坐回床边,低声道:“你还采访他吗?万一问到这个,他会不会不高兴?”她的语气里带着点担忧,像在替苏舒考虑。
苏舒沉默了一会儿,低声道:“采访啊,为什么不?”她拿起笔,在问题清单上添了一句:“您如何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对学术的影响?”她犹豫了一下,又加了个括号:“(可跳过)”。
林然挑眉:“你胆子真大。不过也对,他那么温和,应该不会生气。”她顿了顿,叹了口气,“我还是没想好采访谁,要不我也找个教授?省得麻烦。”
苏舒笑了笑,低声道:“那你得快点。”她合上笔记本,盯着那叠资料,嘴角扬起一抹苦笑。她发现,自己对这次专访的期待变了味道——不再只是为了作业,而是多了一份想靠近他的冲动。她想听他讲讲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
她低声道:“张教授……”声音轻得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