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浓父子情 - 第一章 母子惜别

试读章节
光绪二十九年,金秋十月的一天,锦绣江南长江口一个自然村落的农户家中传出;喔哇、喔
哇.....,清脆响亮的婴儿啼哭,一个新生命的诞生了。
屋内年近四十壮年汉子欣喜若狂,终于盼来铁树开花,他焦急目不转睛瞧着接生婆手里婴儿。
接生婆拉开嗓门喊道;恭喜啦!是带把的。
壮汉顷刻泪流满面喜极而泣的呼喊;儿子、儿子,我有儿子啦!他双手颤抖激动的握着躺在
床身体虚弱妻子的手说;谢谢、谢谢!为我生儿!后继有人啦!
中年汉子姓林名福,结婚十几载,无儿女,左盼右盼,望眼欲穿,总算求得贵子,大喜临门,
遗憾的是林福的父亲与孙子擦肩而过,碧落黄泉。
林福含泪站在父亲遗像前喃喃自语;爹,您有孙子啦!爹,您若再挺一月就见着亲孙子啦!
汉子名福,命运却无福可言,为老父治病倾家荡产,结果竹篮打水人财两空,老父没留住,
赔上家里赖以生存的四亩好地,自己成了佃户,所幸儿子诞生了,林家香火得以延续,后继有人,
算是对老父告慰,在天堂老爹可以安息了!
夫妇为出生儿子起名林宝生,林福喜欢的了不得,视为命根子,抱在手怕摔,含着嘴怕化,
为了儿子往后能过上好日子,夫妇俩起早贪黑,更加勤奋,男耕女织,男主外,女管内,分工明
确。林福每早出工前总要瞧一眼儿子,收工回家迫不及待的抱起儿子亲亲,爱不释手。生活还算
美满、安居乐业。
然而好景不长,厄运临头,可谓天有不测风云,当孩子刚牙牙学语,会喊;爹爹。家里发生
了天崩地裂的悲剧,林福烈日下在田间干活时意外中暑暴毙,家庭顶梁柱轰然倒塌。
噩耗传来似晴天霹雳,孩子他娘发疯似狂奔,扑倒在口眼未闭男人遗体上呼天抢地、悲痛欲
绝,几度昏厥,痛不欲生.....。
左邻右舍的乡亲无不为之同情落泪,后事料理后,孩子他娘整天郁郁寡欢默默无语,时常面
对男人遗像发呆,不懂事的小宝拽着娘衣衫哭闹着嚷嚷要爹爹,真是惨不忍睹.....。
娘家姐妹陪伴了她半月,隔壁年近古稀陈老爹常过来劝慰,对她说;带好林家独苗就是告慰
亡灵,林福口眼才能安稳闭上。为了儿子,她强咽泪水、咬紧牙关、支撑维持着家,没日没夜、
忍辱负重,含辛茹苦好不容易把儿子小宝拉扯到十四岁。
孤儿寡母在农村,势单力薄靠着几分地,生活着实艰难,度日如年,娘家小姐妹虽无限同情,
也是鞭长莫及,爱莫能助,偶尔有些接济,也是救急不救穷,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辛亏邻居陈老
爹辅助照顾,小宝能健康成长。
那年正好娘家一个在上海干事的小姐妹,举荐孩子他娘一个不错差使,去沪上一家教会医院
厨房工作,娘俩欣喜之余,与陈老爹商议。
在村里陈老爹是唯一与林家沾亲带故的远亲,而且林福在世时经常帮老人干些田间活,关系
密切,娘俩信任老爹。他们权衡再三,孩子他娘决定去上海打工,唯一放心不下小宝。
陈老爹出主意说;小宝十四岁了,自理能力强,可以去学生意,小宝愿意的话,我城里有个
木匠铺老板是我结义兄弟,手艺出众,心地善良,也很仗义,我可以介绍小宝拜他师去学艺。凭
我与他生死之交,他会尽心尽力善待小宝。
小宝人小志高,老爹话出口就拍手称好,正合自己之意。孩子他娘感觉甚好,解决了自己后
顾之忧点头赞成。
孩子他娘决定让小宝拜师学艺先走,自己善后处理了家产再去上海。
经几天准备,小宝背井离乡走上学艺之路,娘亲自送小宝到村口,小宝虽然穿的是娘用自织
的粗纱土布为小宝亲手缝制长衫马褂,但丝毫无损花季少年英俊形象,肩上挎个青花布包袱,反
到显得小宝少年老成。
临行前娘哆哆嗦嗦地把家中仅有的两块银元塞进小宝长衫里口袋,千叮万嘱,拍着小宝肩说;
当学徒要手勤、脚快、嘴甜,护好师父,师父的话就是圣旨,必须言听计从。
小宝频频点头牢记在心,千里送行总有一别,小宝叫娘别送了!回家去准备到自己行装,娘怎
忍心离开。
母子相依为命十几年,情深似海,真是别也难,彼此眼中泪水再也挂不住,不由自主扑簌、扑
簌往外淌,娘俩都清楚今日分别,意味着娘俩将天各一方,不知猴年马月能再相逢?
小宝恋恋难舍的一步一回头,他娘站在村口不停挥手,踮起脚跟眼巴巴的望着已故丈夫林福唯
一留存的血脉,自己十月怀胎的亲生儿子远去的身影,渐渐从自己视线中慢慢消失......。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