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谢 - 第一章 (试读)
试读章节
楔子小关家乡所在的村子,是西南典型的村庄:高高的两座大山间夹一条小河,小河依山势蜿蜒,向山脉两端延伸,村民们在两山相夹地势稍开阔的地方沿河而居,行成一个又一的村落。如果从两边的山顶向两端远眺,如同白色玉带两旁蓬蓬勃勃生长着无数蘑菇。
此时正是阳春三月,明亮干净的阳光温和地照着这个山青水秀的小山村,风儿在阳光的摩挲中,携带燕子、蜻蜓、蝴蝶轻柔舞蹈。
可小关并不能深刻体会这些——正如他不能体会在这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发生的本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将会带给他一生怎样的影响——他只是一个六岁的小男孩。在这样的小山村,在他这样的年纪,完全不用担心会被羁绊在学校:学校太少,很多地方只有初小,要读高小就要到很远的集镇上了。这里山高路远,基本上还是原始森林,沿途有豹子和野猪出没,小孩自己去读书不安全,大人送吧,都是土里刨食的人,一送一接就要花去大半天时间,谁也没有那个闲工夫。所以很多人家的孩子只是读读初小也就作罢。然而,要读初小也不是你想读就读,由于老师数量有限,一般一所初小也就只有一个老师,所以学校就规定不满10岁的孩子不能入学。所以,小关这个岁数的小孩最大的事情就是想着怎么和小伙伴在田野里、河里怎么疯玩——除了运气实在极坏,被大人逮住吩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时候。
小关只是觉得今天天气太好了,太适合溜出去在田野里抓蜻蜓、捉蝴蝶、捏泥人儿……以及其他很多有趣的事情。
这不,吃完早饭,小关抓住机会趁大人不注意就溜了出来,伙同几个与他年纪相仿的小伙伴,在田野里疯玩。大半天的时间就被他们在自认为非常有趣其实在大人看来无聊透顶的游戏中糊里糊涂给混走了。
玩累了,肚子也饿了,一个小孩终于想起该回家吃晌午饭了:“我饿了,我们回家吃饭了吧。”几个小孩象麻雀一样唧唧喳喳同意后,便四散各自找自己的路回家。
小关抬头认了认方向,发现自己家在右边的坡顶上,这里还能看见自家的茅厕屋顶。小关小脑瓜转开了:偷跑出来这么久了,回去肯定要挨骂的。就从自家茅厕这个方向回去吧,这个方向人少,路上不容易被逮住,虽然回去了还是会挨骂,但至少不会被半路逮住那样骂得凶!
扒拉好了主意,小关立即扔掉手里杂七杂八的东西,兔子一般连跑带爬向家的方向奔去。
很快,小关就到了茅厕下边自家菜地的田坎下。
小关知道,翻上这个田埂,到了茅厕处就相当于到了安全地带了。小关抬起小手,用袖子揩了揩脸上因急速爬跑累出的汗和鼻孔处象两个倒挂的蜂蛹的鼻涕。揩完后,小关一把抓住田坎外面的杂草,极利索地就爬上比他两个身子都还高的坎,将自己的上身放在了菜地的田埂上。
耽在田埂上的小关轻松地将吊在田埂下的两只脚也抬了上来,变成趴在了田埂上。
趴在田埂上的小关准备起身站起来,继续向家里溜。就在小关抬头准备起身的那瞬间,却被唬了个魂飞魄散!小关最怕,不,全家都最怕的父亲,正蹲在茅厕的“瓜瓢嘴”上大解,正直瞪瞪的看着他!
这里的村民在修建茅厕的时候,都是在墙里也就是茅厕房内挖粪坑,而在茅房后面的墙外挖一个“U”形的短而深的坑与屋内的粪坑相连,方便用来舀粪施肥。因这个“U”形坑形状象当地一种瓜做的瓢的把,因此村民们形象的把它叫做“瓜瓢嘴”。小山村地广人稀,很少有人从别人家的“瓜瓢嘴”出经过,且房外没有房内的粪臭气味,因此,很多人也喜欢在自家的“瓜瓢嘴”大解或小解。
小关小脑瓜百密一疏,没想到自家茅厕的“瓜瓢嘴”处可能会有人,结果一爬上菜地田埂就被父亲逮了个正着。
小关的父亲看见田埂上突然冒出个人,也吓了一大跳,正想提裤走人回避,待看清是小关,松了口气,继续进行还未完成的事情。
被唬了个魂飞魄散不算,更要命的是,小关爬上来的地方正对着“瓜瓢嘴”,也就是说小关正对着他的父亲,“瓜瓢嘴”的地势比小关那里要高,小关一抬眼就看见了父亲的私处。
是的,小关看见了!虽被唬得魂飞魄散,但在魂飞魄散中小关还是清清楚楚的看见了!甚至比什么时候都看得清楚!父亲两腿间黑黢黢的一片,在春天明亮的阳光的掩映下和黢黑一片的衬托下,父亲男人的象征看起来是那么白,白得晃眼,白得印到了小关的心里去。而它的顶端,又是那么圆,圆得老是在小关眼前滚来滚去。
在魂飞魄散中,小关就那么直愣愣的看着,不知道过了多久,小关终于回过神来。
回过神来的小关终于有了一点思维,想要不要叫父亲一声,但这样的尴尬情景和看见父亲私处的惊慌迫使小关红着脸爬起来飞快逃掉了。
似乎小关的父亲也感觉被小儿子看见自己大解的样子是很尴尬的事情,居然没有象往常一样呵斥小关,任这个弄得象泥猴一般的小儿子逃走了。
转过墙拐脚,父亲看不见自己了,也没有听到父亲呵斥或喊站住的声音,小关心里松了口气。
松了口气的小光,立即想起了父亲的私处
为什么父亲那里是黑黑的,象长了毛呢?为什么我是白的什么也没有呢?
幼小的小关心里充满了疑问。
为什么父亲撒尿的地方是圆圆的,而我的是尖尖的呢?
圆圆的真好看,要是我的也是圆圆的就好了。
幼小的小关心里有了一种朦胧的渴望,什么样的渴望,幼小的小关心里却说不清楚想不明白。
是的,如此幼小的小关怎么能明白呢!此时的小关更不会明白在他六岁这个阳光明媚,暖风袭人的春天里,偶然的一瞥,将他的人生带入了阴云密布,冷风浸骨的冬天
从此,我的心在无边无际的暗夜里跌跌撞撞地孤独行走,直到遇见了你!
长大后的小关对欧阳流云这样说。
第一章 清明祭故人 抚碑诉衷肠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应该是大多数人心里对清明节的印象罢——不仅仅因为这首诗的伤感,更多的是在这一天有那么多的思念和怀念在空中飘荡。
可在这个四季如春的小城市,这个清明却是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天上淡淡的云霞缓缓变幻,空中有鸽子飞翔盘旋。
时间还早,墓园里没有什么人。秦时关觉得这样的气氛很好,正好与欧阳流云谈心。
秦时关看着欧阳流云墓碑旁不知名的花儿在晨风中微微摇曳,不禁微笑起来——额上那道伤疤在晨光中闪闪发光,笑容里就有了一种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云淡风轻。他觉得他的流云就象那花儿,毫不引人注目而又满身芬芳。
自从欧阳流云走后,每年清明,秦时关都要来看望他与他谈心。甚至是平时自己心情低落的时候,只要时间允许,,他也要到他的坟前去坐坐,去说说心里话。
虽然欧阳流云离开在秦时关已经三年了,可在秦时关的心里欧阳流云从来就没有离开过。他觉得欧阳流云不是去世了,只是有事出门,过不了多久,就会回来。在他的坟前,这样的感觉更加强烈,他觉得欧阳流云能听见他对他说的话,而他似乎也看见欧阳流云在微笑着,看着,回应着他对他说的话。他似乎还能听见他的特有的呼吸声。
秦时关靠着墓碑,在草地上坐了下来,从兜里掏出烟,点燃,放在墓碑上,轻声说到,来,抽烟吧。随后,自己又点燃一支,深吸了一口,缓缓吐出,看青色的烟在眼前飘散,融入到风里。
流云,你不要担心我,这三年来我过的很好。秦时关轻轻摩挲着墓碑,轻轻说到。以前,他都是这样叫他,他觉得这样叫没有辈分的差别没有礼教的束缚,亲切。而欧阳流云也喜欢他这样叫他。
我知道你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在家里,我还能闻到你身上的气息,睡觉时,我还能感觉到你给我的温暖。你不是也夜夜入梦来陪我吗。我知道你也舍不得离开。
你说你比我大得多,会比我早走很久,你担心我走后的日子孤独寂寞。
你也应该记得我说过,我有这种思想准备,我会调整我自己的心态,不会伤心,不会感到孤独的。
是的,这三年,我做到了。那次戏言之后,我开始看佛教方面的书,我看书时,你看我的目光是那么的哀伤。我不忍让你伤心,就不在你面前看了。其实,我后来还是在偷偷的看。在没有遇到你之前,我是那么的孤寂,你带给我那么多的幸福,那么多的快乐,我也怕象你说的那样,你走后,再次的寂寞会成为我不能承受之重,我想要找到解决的方法。希望你不会对我的隐瞒生气,其实你也知道的,对吗?
佛说: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合和,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不外如是。
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一次的擦肩而过。
我用三年的时间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在一起的二十五年,要修多少个百世千世才能实现?要多少次的凝眸才能换来?能够一起走过二十五年,我应该感到庆幸,有多少人未能缘起,便已还无。
流云,你不用担心,我虽看佛经,但不会执迷,不会厌世,我仍然会开开心心的活下去。你我一起的日子,都珍藏在我的心里,不会让我酸涩,只会让我幸福。
流云,你昨晚在梦里说你要离开了。我想你是有事情了,不要担心我,你走吧!
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曾讨论过有没有来生。我想应该是有的了,要不你怎么会夜夜入梦陪我,要不我怎么一直觉得你就在我身边?
你那边有你那边的秩序,你为我已经滞留三年,如今不得不走了,对吗?希望你一路走好。不管有没有来世,不管来世我们能不能重逢,今生的相遇已足够抵过我前生的等待之苦,已别无所求。
流云,我去年又去找救了我命的人,可惜仍没有找到,听人说他也去世了。或许,你在那边能遇到他,替我谢谢他啊!
流云,你要走了,就让我再拉一曲《渔舟晚唱》给你送行吧!
秦时关背靠墓碑,盘膝而坐,拿起身边放着的二胡,调了调弦,开始拉起来。
《渔舟晚唱》便从秦时关指间流淌出来,曲子里充满了收获的愉悦,充满了满足,充满了感激,一如欧阳流云离去时所表达的。
第二章 纷纷尘世扰 落落心寂寥
秦时关拉着二胡,在《渔舟晚唱》的曲调中,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那些日子……
是的,二十五年前,秦时关27岁。
27岁,对一个人来说应该是充满希望充满激情的年代。
在别人的印象中,27岁的秦时关的确充满希望充满激情。
可他自己知道,这些,都是自己特意表现给别人看的,或说是自在自己的内心呢,没有人会知道——除了自己。
甚至很多时候秦时关自己也搞不明白,自己怎么就这样了?
夜已经深了,秦时关躺在床上,丝毫没有睡意,干脆披衣到床前坐下,看窗外,夜凉如水,月色如玉。
月色的清凉吸引着秦时关,秦时关有出去到月色里走走的冲动,但最终还是打消了。
人,就那样静静坐在窗前,心,却早已思绪纷飞。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看到月色,秦时关就会想起这句诗,就让他倍感凄凉。月,圆了又缺,缺了又圆,千年过后,依然如故。可人呢,匆匆几十年,走了,就再也回不来,留下的,只是未竟的心愿。
照了千年的月,看了多少人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和孤独寂寞?
有谁的心事,能逃得过月这历练千年的眼!
明知月知也不语,他还是怕自己这心结被这月探知,自己的孤寂渴盼变得无所遁逃。
是的,自己的心事如何向别人诉说!
以前,那种孤寂是淡淡的,那种渴盼是朦胧的,以致秦时关以为随着时间流逝,就会消逝。毕业了,工作了,心思空闲了,那种孤寂和渴盼,却象雨季的野草,在心里无边无际的滋长蔓延,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强烈。
如果说以前还不清楚,那么现在秦时关已清晰知道,上帝取走自己的一根肋骨,塑造了另一半自己,而现在的生命里,那一半不知在何方,那种孤寂,就是因为自己活得不完整,一直在渴望另一半的到来。
并且,秦时关还清楚知道,自己的另一半,应该是个慈眉善目和蔼可亲的长者,当他和他相遇的时候,他的风霜安抚他的孤寂,他的青春慰籍他的沧桑。
可清楚了又能怎样?漫漫红尘如何能容下这与世相悖的情怀?又可能有心目中的长者接受他的青春慰籍他的沧桑吗?
不明白时,那是折磨——一心想要明白。明白时,那是绝望——明知不可未而为之。
自己如何到这步的呢?秦时关无法回答。
是因为幼年时那个春天无意的一瞥吗?那不经意的一瞥就注定自己一生都将改变吗?人生也太脆弱!
还是父亲早逝,让自己缺少必要的父爱?
秦时关还清楚记得父亲死是自己看见父亲私处后大约一年多,也就是自己七岁的时候。
父亲在村子里本来应该是个了不得的人——因为他上过私塾,有文化——可惜文化用错了地方。父亲极迷信,把他的文化、精力都用来研究鬼神、风水,完全不像其他人的父亲要在田间劳作来养活家人——反而靠家人养着他。父亲对他的那些同研风水鬼神的朋友极好,在朋友中有着极好的口碑,对家人特别是对母亲却完全相反,动不动破口大骂,拳脚相加,时常弄得家里阴云密布。这样的家境让秦时关幼小的心里就已经感觉到了压抑,甚至在心里希望没有这样的父亲反而会好过
父亲还极迷信长生不老,总和他那些朋友弄些古里古怪的东西吃。终于在一次吃了不知什么东西后,全身鼓胀,口吐白沫而追寻他的理想去了。
父亲死了,家里所有人都没有感到悲伤,反而是松了口气,觉得生活终于可以平静下来。
秦时关也是这种感觉,所以让秦时关感到迷惑不解。
如果说缺少父爱让自己变成这样,可父亲死后自己反而觉得过得愉快的多。
什么时候自己开始感到这种无所不在的孤寂与渴盼的呢?秦时关早已记不清楚,只觉这孤寂渴盼仿佛与生俱来。
当略微懂事时,秦时关就有了对那种慈眉善目的长者有好感,喜欢听他们说话,喜欢看他们微笑,甚至暗暗模仿他们的一举一动。
当读初中青春青涩时,秦时关有了探寻自己暗慕的长者的身体秘密的念头。当时的他不知道自己这是怎么回事,总觉得自己很龌龊,很下流。
渐渐地,觉出了自己与常不同,就变得自卑起来,把心事深深放在心底。
同时,也让他觉得自己不属于这片土地,是这里的一个过客,但属于自己的地方在哪里,却不知道。
因为这样的感觉,秦时关对与自己同龄的伙伴的游戏活动没有多大的兴趣,每每只是看他们玩得兴高采烈而他在一旁看身外事般看着。
同时也让他心里老是有一种想到另外一个地方去的感觉,上课的时候盼下课,寒假的时候盼暑假——与同龄人那种盼耍的心却完全不同,想要去什么地方,也不知道。
说也奇怪,这样的感觉,却并没有影响秦时关的学习,反而使他的成绩远远比其他同学好。很多同学读了初小就回家继续父辈们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而秦时关则不然,读完初小读高小,读了高小读初中,还让他考上了相亲们梦寐难求的省城的中专。家中虽然家徒四壁,但母亲不忍看着一棵好苗子夭折,一路咬牙坚持过来。
外面的世界,比家乡繁华热闹了不知道多少倍,秦时关却觉得更加孤寂。
他不适应那种热闹的场面,只觉得热闹是别人的,孤寂却是自己的,而别人的热闹让他和他的孤寂分成两处,彼此对视,反而更加寂寞。只有在清静的时候,他和他的孤寂合而为一,自己也成为寂寞的一部分。
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智的成熟,秦时关才明白自己孤寂的由来,渴望的是什么,想要去的地方在哪里。
可明白了,也就绝望了,觉得那种渴望可能一生也难实现,那个地方也许粉身碎骨也难达到,那种孤寂将会一生伴随。
悲哀吗?悲哀!可生活还得继续。
幸好秦时关已不是幼年的秦时关,他用自己的成熟去压抑自己的冲动,把渴盼只在梦里温习,不再急着要到那个一辈子可能都去不了的地方。
母亲已经催了很多次自己,该找对象,该结婚了。每到这时候,秦时关只能找借口说自己一个人在外面什么也没有,没有哪家姑娘愿意嫁自己。那时母亲的脸色就黯淡下来,脸上有内疚写着。秦时关为自己的自私脸红——撒这样的谎伤害了母亲,不撒这样的谎母亲又会一直催促,只能在心里对母亲感到深深的内疚。
单位上也有不少热心人为秦时关牵线搭桥。
初时,秦时关还很感谢他们的热心,婉言谢绝。及到相说的多了,秦时关便感到了厌倦,觉得他们热心过火把自己推到一个尴尬境地。
于是,秦时关又对为他介绍对象的撒了个谎。
他说自己已经有了对象了,是家里订的娃娃亲,虽然很远不能在一起,但没有办法,不能退亲的,要是退掉了,自己的父母在村里再也抬不起头来了。
终于,热心人放过了他。
他终于可以安静下来,打理自己的心事。
是的,女孩虽然漂亮,可只是自己身外的风景,不管世俗的力量有多强大,自己无论如何是无法融入那道风景的。
自己想融入的风景,却太过虚幻,很可能一生都因此孤独虚度,即便如此,自己还是愿意把那种风景深埋心底独自用一生去守侯。
唉——不想了,想又能如何?秦时关轻叹一声。
看窗外月色依旧,秦时关不禁凄凉更浓。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日日如此痴想,年年如此挂怀,怎生是好!
想想还是睡吧。
秦时关便复又上了床,郁郁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