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都去哪儿了
兜兜转转,渐行渐远,一路走来,才忽然惊觉,很多的人,在渐渐散去,上海老人,宝二爷,御香公子,西山客、云狐,湛蓝、琴声雨后清,百年、佛前的青莲。。。。你们都去哪儿啦。。。。。。
有文友和我说,你的文字温暖之中,总有一种悲凉,悲凉之余,又总有那么一丝温暖的力量。
我不知道,我的文字为什么会这样,或者和我成长的环境和一路的心路历程有关,作为一个有着内心恋老情结的人,现实生活里总不能随意过着自己想过的简单生活,自然就会有焦虑和矛盾,有着想要逃离的冲动,有着遇见合适的人想要一起简居的期盼,有着面对各自的许多现实问题无语凝咽的无奈,有着看着你喜欢的人慢慢离去,一步一回头的无助。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只是在你平静的工作安然的生活的外表下,静静的发生着。没有人能体会你内心的惊涛骇浪,除非他和你一样,期盼遇见一个懂你的人,而不仅仅是因为情欲。情欲可以让你在短暂的快感中打发寂寞,却无法在你清醒的时候填满你内心渴望被人了解的孤独。
所以,选择文字成为了我排遣生活和内心的一种方式,一种记录。无谓好坏和褒贬,因为这不是我的职业,我不需要这个来获得我的柴米油盐,我无须取悦人,也无须忌惮人,无论评价怎样,我还是按照适合我的方式在或不在这里。所以,我只是安静的记录我的心情,我遇见的人和事,我脑海里突然冒出的那么一丁点的火星或者灵感,或者别人在我的邮箱里愿意告诉我的故事,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或者在中午大家午休的时候,我清醒的看着自己,暂且放下白日的工作,放下手上老婆孩子岳父岳母,兄弟姐妹期望自己过的生活状态,暂时的给自己一个空间,和自己对话,或者说给自己减压,我也在别人的故事里,感动着自己,传递着一丝温情。
这是一个可以让我安静的环境,所以,我会来坐坐,小憩,喝茶,以文字的形式漫步,散步,有着一些熟悉的朋友,虽然渐渐的散了,但气味还在,气息还在,比如曾经的上海老人,宝二爷,御乡公子,百年,云河,云狐,湛蓝,西山客,灰烬,琴身雨后,山人无言、我们在彼此的文字里,感受彼此的快乐的,悲伤的,忐忑的,许许多多的心情,总有一些善良的人,在路上,和你一起同行,一起呼吸,只要你愿意花些时间倾听,就会懂,如木心的文字: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懂你的人,无须多言,有时候,我内心回想,你们都去哪儿啦。。。。。
莫言说,我只对两种人负责,一是生我的人,一是我生的人。我只在意两种人,一是在意我的人,一是愿意借钱给我的朋友。
其实是真有道理的,只是生活太复杂,我们要面对的,不仅仅是黑与白,爱与恨,有时更多的,是无法解释的通或者话说不透的时候更多。所以,我们习惯于保持沉默,在我们没有遇见能够说的上话得人之前,保持沉默,以这样的方式,发表着我们对世界的看法。
生活,有时候不说话也能过下去,甚至过的更好一些,因为人多是非多,话多错多,只是,为了避免说错话,就让自己沉默以对这个人间,细细想来,内心里总是有一些苍凉。
朋友和书一样,可以让自己不会感到那么孤单,尤其是那种虽少言语,却始终和你若即若离,不离不弃的人。即,是在你需要关心的时候,给你一份温情,离,在你需要独立空间的时候,懂得给你尊重。有这样的人在身边,实在是种福气。
能在生活工作的夹缝里,有这样的对话,是件开心的事情。
最近推荐文友看野夫的《相关何处》,文友说,从开篇的沧然泪下,到后面几篇的悲凉.我不知道你写(玉老先生)是一种怎样的心境.但作为一个身处故事之外的我,其实是读出许多悲凉.究其原因,我也一直茫然.按说《玉老先生》应该是一个温情的故事.可为什么传递出来的是一种潸然泪下的悲凉.想起,第一次和你聊天的一句话.人情最薄,人情也最厚.我恍然明白一些些这种悲凉的由来.此时此刻,我对于现实中的你是一种什么样状态没有一丝好奇.但我想你的内心一定是看清这世间人情冷暖的人.有一种绝大多数人看清后的悲观.野夫也是,因此这些情绪渗透到你所有的文字里.现实中的你,无论呈现任何状态,都或许只是掩饰自己的深浅而已.悲剧更具有煽动力,更能穿透人心引起共鸣.甚至更能抚慰人心. 当我意识到人之初,性本恶更贴切于我们身处的世道后.我发现自己更温情.只是这种温情开始不再随意挥洒,也不在急于去表露,维持一份温情原来不仅需要爱,也需要循于世俗的技巧.
我在这种成长,却告别了青春.那种身处其中急于丢弃的躁动,再去回望,居然有一丝难忘.
看着文友这些心底的文字,如清泉般浸润,这就是能贴近心里的交流,只有内心经常和自己对话,和知己能坦荡开言的人,自己才会减少一些不安和焦虑,生活里很多事情快餐似的方式已经让我们无处可逃,这是一方净土,花园里所有的芳草,都是要我们自己辛勤耕耘,精心维护的,不为别人,就为我们自己,为我们目前还不能为世俗接受的生活和情感。
我说,从你表达的这些文字里,你喜欢看书的效果出来了,人有诗书气自华,别太在意你的学历,和你自身的修养和学习中的积累比起来,真是算不了什么,我交往朋友,其实更看重厚道,通情达理,那个年代,有多少老人是大学生呢
现实中每个人的生活其实都是简单琐碎重复的,重要的是,有些人在这样的生活里体会顺其自然,体会简洁之美,体会厚重之美,比如白先勇、张爱玲的小说,写一些场景的细致和繁琐,其实很像红楼梦。能写出这样文字的作者,化繁为简,这样的心境应该是内心安宁的。我特别有体会,对于现在的自己,其实我是知足的,尽管有些事情还在努力,有句话不是说,尽人事,听天命吗?
最后,借文友一句话,表达我对自己的勉励以及对真挚简单朋友的向往:一个人,能委屈自己的时候,就不要委屈别人,一个人,只要你沿着善良的方向走,走的越深,越远。你会发现,你一路所遇到的所有同行人,都是充满善意!于我而言,你像一条流经我的山泉,带着清澈纯真,流进我的心底,流走的时候带走了我身上所有的腐朽。